《巧渡金沙江》专家说可以参考《长津湖》
文章主要介绍的是《巧渡金沙江》专家说可以参考《长津湖》相关内容!
2月21日,重大革命电影《巧渡金沙江》研讨会在北京举行。导演陈国军、原作者李梅花、编剧郭俊浩等电影代表出席,中国电影基金会专家,全国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影创作领导小组张丕民、副理事长阎晓明、副理事长江涛、明振江、陆、肖雨生、石东明,四川会理市委书记陈等参加了讨论。
《巧渡金沙江》改编自李梅花写的《浪拍金沙》。以中央红军巧妙地渡过金沙江为背景,描绘了红军巧妙地渡过金沙江,成功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的传奇故事。
据李梅花介绍,原著中既有对毛泽东、朱德、周恩来、刘伯承、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正面表现,也有对国民党高级官员的叙事描写。同时,他还设计了一对小人,旨在通过他们将不同的场景联系起来,再次呈现那段我们无法忘记的历史。
作为这部电影的编剧,郭俊浩在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史料。他认为红军长征时经过四川会理,电影可以很好地融入会理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。除了表达红军精神和长征精神,还可以表达生死和信仰的意义,以进一步丰富影片的主题和价值。
肖雨生率先称赞了电影的选题。"揭示了历史和时代的意义,意境生动,结构紧凑."他建议今后剧本的修改方向,要体现中国红军长征在党中央领导下达到主动的战略地位,而国民党始终处于被动。“这不是神化,而是真实的历史。”
施东明表示,《巧渡金沙江》有着扎实的文学功底,但遗憾的是,目前的剧本对人物的出场和离去描述得比较匆忙,影片中几组人物的刻画可以更细致一些。他直言,电影可以参考《长津湖》755-7900《长津湖之水门桥》作为一部重大革命题材的经典,将其打造成一部重大革命历史背景下的精彩战争故事片。
明振江在讲话中提到了很多长征题材的影视作品。他说,长征题材作品并不少见,但《巧渡金沙江》本身有其独特性。以此为核心的电影,应该围绕“巧”字做文章,为电影增添新的看点。卢还特别表示,“巧渡金沙江”这个主题不能荒废,电影创作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,可以考虑在战争场景上继续努力。
《金刚川》围绕红军长征中强渡赤水、巧渡金沙江、会理会师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。主题宏大而丰富,所以阎晓明提醒我们,电影要把握叙事优先,注意在关键位置巧渡金沙江,同时做好主要人物的贯穿,塑造一批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。
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最后总结,基金会将对入选“国防万英”优秀电影扶持计划的电影在创作、筹备、宣传、发行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,期待《巧渡金沙江》开拓更广泛的创作思路,努力成为呼应观众审美追求的精品电影。
